9月22日晚,我院组织全校师生通过线上直播形式,观看“青春如花 灿烂绽放”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,11223名师生参加了学习。
此次公开课由省委教育工委、省教育厅主办,河南工业大学承办,是学校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七部门《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(2023—2025年)》的重要举措。活动聚焦大学新生适应成长阶段的心理需求,突破传统课堂局限,依托“实景拍摄”和“模块化内容设计”营造沉浸式体验,真实还原新生困惑典型情境,有效增强了学生的代入感与共鸣感,助力学生唤醒内在成长动力,掌握积极应对心理问题的策略。
公开课上,多位专家教师围绕新生入学适应核心,搭建起丰富且实用的课程内容体系。河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尚宇红工作室主持人、河南工业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办公室主任尚宇红,以新生入学适应为切入点,围绕“生涯规划、学业适应、人际相处、社团融入”四大模块,构建“定位—路径—纽带—舞台”四位一体的心理赋能框架,为新生搭建起从“迷茫”到“适应”再到“绽放”的心理桥梁。
工作室成员袁秀娈聚焦新生生涯目标确立,通过优秀毕业生的真实成长案例,帮助新生缓解规划焦虑,明晰大学目标与行动方向;李雅分享“三阶主动学习法”“心态调整”“自我接纳”三大学业策略,助力新生实现学业上的从容蜕变;岳鹏珍以宿舍矛盾为典型,解析人际关系困境背后的心理动因,引导学生掌握沟通技巧,树立健康人际观念;张佳晨通过多社团实景拍摄,展现社团的心理赋能价值,鼓励新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;尹朝玉结合“以体健心”理念,介绍体育与心理结合的素质拓展活动,引导学生在运动中调节情绪、提升能力。
此次观看活动为该校师生提供了专业的心理健康指导,有效加强了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。下一步,我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,持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需求,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,引导学生科学适应大学生活,助力学生健康成长、全面发展。


计算机技术学院组织学生集中观看


建筑工程学院组织学生集中观看

机电工程学院组织学生集中观看


信息工程学院组织学生集中观看

公共管理学院组织学生集中观看

人文艺术学院组织学生集中观看
学生感悟分享
建筑工程学院23级建筑装饰工程技术1班 学生李乐

作为一名大二学生,虽已度过初入大学的懵懂期,却仍被学业深耕与能力拓展的平衡、未来方向的细化选择、人际关系的深度维系等问题困扰,这堂“青春如花 灿烂绽放”心理健康公开课,恰好为我提供了新的思考视角。
公开课的四个专题篇章,精准戳中了大二阶段的核心困惑。“履·大学之恒——生涯规划篇”让我不再满足于“就业或考研”的模糊想法,而是开始思考如何通过专业课成绩、实习经历或科研尝试,为目标方向积累筹码,避免陷入“大二迷茫期”;“践·学业之智——大学学业篇”提及的深度学习方法,帮我解决了“专业课越学越难、知识体系难梳理”的问题,也让我意识到合理分配精力、攻克薄弱学科的重要性;“致·人际之和——大学生活篇”则提醒我,大二的人际关系不再是“破冰”,而是学会与室友、同学建立更稳固的信任,面对分歧时用更成熟的方式沟通;“远·文化之旅——大学社团篇”让我更加明确,参与社团应从“尝鲜”转向“深耕”,选择能提升核心能力的社团角色,避免陷入“忙而无获”的困境。
这堂公开课没有停留在“缓解焦虑”的表层,更教会我用务实的态度规划大二生活。未来,我会试着将课上所学落地,一边扎实推进学业,一边有针对性地为未来铺路,在平衡与成长中,让大二成为大学时光里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。
建筑工程学院24级智能4班 心理委员贾耀萌

观看“青春如花 灿烂绽放”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后,我深受启发,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。
课程紧密围绕学生实际需求,聚焦新生适应期的困惑与迷茫,这让我感同身受。刚进入大学时,陌生的环境、全新的学习模式、复杂的人际关系,都曾让我陷入迷茫,不知道如何平衡学业与社团活动,怎样建立良好的人际网络,对未来的生涯规划也一片模糊。
此次课程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生涯、学业、人际及社团等多维成长场景,为我们指明了方向。在生涯方面,它帮助我们明确自身优势与兴趣,学会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,不再对未来感到彷徨;学业上,引导我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,调整学习心态,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业挑战;人际方面,教会我们有效沟通、理解尊重他人,助力我们在大学中建立真挚的友谊;社团场景里,让我们懂得如何在丰富的课余生活中找到自我,提升综合素质的同时,保持心理的健康与平衡。
这次公开课就像一盏明灯,照亮了我们在大学适应期的心理成长之路,让我们明白青春的花朵需要心理健康的滋养,才能在大学这片沃土上灿烂绽放。